
2023年读书班专题报告: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开头部分已省略426字)
一、保持昂扬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精神状态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人受外界环境刺激所表现出来并能长期保持的精神品质、精神面貌和精神力量。精神状态在主体上有群体与个体之分,性质上有积极与消极之别,内涵上有“知情意行”等多个维度。我们党所倡导的精神状态是整个执政党及每个党员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都必须具备的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党之所以特别强调这种精神状态,是有其深刻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的。
保持昂扬精神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但意识不是完全被动的,它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非完全无能为力,而是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能激发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都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_宣言》清晰地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但这些原则能否取得最终胜利,“马克思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的发展”。恩格斯曾运用这一基本原理深入分析_精神状态与_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他说:“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列宁也十分重视精神的作用,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时曾指出,十月革命的胜利靠的是“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和“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辩证分析,以及对党和群众精神状态的高度重视,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革命和进行自我革命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有益启迪。
仅展示758字,全文共6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