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道关于金融诈骗宣传防范工作的整改报告
……(开头部分已省略301字)
(二)宣传形式固化,吸引力“掉线”。过度依赖传统宣传方式,社区公告栏的文字海报千篇一律,满是条文式要点,枯燥乏味;大量传单发放后常被随手丢弃,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在信息传播多元化的当下,这种单一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文化背景居民的需求,尤其是追求新奇的年轻群体,宣传覆盖面受限,众多潜在易受骗人群未能被触及。
(三)宣传靶向失准,精准滴灌“缺位”。未充分考量辖区居民的差异化特征。针对老年人,未考虑其视力、听力及理解能力的变化,宣传内容和方式不够通俗易懂、形象直观;针对青少年,未结合其学习生活场景开展互动性、趣味性宣传。对于不同职业居民,如上班族、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未根据其信息接触习惯制定专属策略,导致宣传内容无法精准送达目标群体,防范意识提升效果不佳。
二、整改措施
(一)锻造反诈“尖兵”,组建专业宣传战队。从街道综治办、社区骨干及金融机构抽调人员,组建金融诈骗宣传防范工作小组。邀请公安经侦警官分享诈骗案件侦破细节、犯罪手法剖析及防范要点;邀请金融监管专家解读金融市场规则与违规操作手段。经过系统培训,小组成员识别诈骗能力显著增强,专业知识与宣传技巧大幅提升,为后续宣传工作筑牢根基。
(二)织密多维宣传网,线上线下齐发力。一是云端反诈“轻骑兵”。借助新媒体平台,在街道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金融反诈小课堂”专栏,每周推送3篇深度剖析诈骗案例文章;在微博发起话题讨论,吸引居民分享经历;在抖音制作情景演绎、动画演示短视频,每周发布至少2条,广泛传播防范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二是线下反诈“先锋队”。在各社区、小区出入口、活动广场,商场显眼处,学校、企业宣传栏设置固定宣传点,安排人员值班答疑、发放宣传资料。每月至少开展4次集中宣传活动,现场设咨询台、展板展示区、案例讲解区,结合实际案例生动讲解,增强居民直观感受。
仅展示775字,全文共22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