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金融委员会会议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交流发言
……(开头部分已省略277字)
一是预防发现必须更加及时。涉众非法金融活动隐蔽性强、危害大、波及性强,对风险整体情况摸不清、吃不透,风险预案不细不实,就容易陷入被动。在点多面广的情况下,预防动作要重点用在抓牢主要矛盾上。这方面,既有重点区域,如xx区片区、xx区片区等金融类机构和“亿元楼宇”集中区域;也有重点行业,如国有投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公司、私募基金机构、民间投融资中介、小额借贷公司等市场主体;还有重点群体,如对资金需求较大、融资存在一定困难的初创公司,对金融活动辨别能力不强的新市民、中老年人等群体。建议市级层面加强风险统筹,定期对上述关键部位进行集中性风险评估,做好压力测试和风险分析,及时将风险隐患暴露和处置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属地区县要用好用活经济网格等基层力量,常态化开展“净楼扫街”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同时,要通过宣教广泛发动群众力量,用好12345热线等反馈渠道,让群众在防范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继而成为反馈线索、根治乱象的生力军。
二是稳控覆盖必须更加全面。从源头上、根本上稳控涉众非法金融风险,既要防“黑天鹅”也要防“灰犀牛”,既要有“堵漏”也要有“疏解”,既要有对各类风险苗头的“时时放心不下”,也要有建章立制和长效机制。现阶段,需重点关注几个领域。在国资国企领域,紧密结合省里部署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重点任务,扭转激进扩张的惯性思维,稳妥有序推进隐性债务处置,牢牢守住“平台公司向公职人员借款融资”的红线底线,防止“穿新鞋走老路”。在房地产市场领域,透过房地产企业易发非法集资的现象,本质是经营困难、融资受阻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要落实好“止跌回稳”要求,用好“白名单”等政策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满足正常经营的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大开正门、堵牢旁门”,进一步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在消费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强化预付制度消费监管,推广“预付宝”等创新模式,堵牢商业经营活动异化为涉众非法金融活动的空间;抓好P2P、小额消费贷款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行监管和清理整顿,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合规经营、创新发展。
仅展示878字,全文共15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