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心得体会
……(开头部分已省略304字)
《纲要》的出台,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在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建设教育强国,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推动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同时,教育强国建设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高质量。人们渴望接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纲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民属性,也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高度重视。
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
《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两步走”战略目标。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提升。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为实现这些目标,《纲要》部署了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二是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三是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四是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五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六是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八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九是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
仅展示1131字,全文共323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