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怎样写“讲话文章”
……(开头部分已省略392字)
这类文章的特点是:首先主题鲜明,作者有鼓动家的本事,一席话就能使懦者勇、贪者廉、愚者悟,奋然图进;其次语言生动,作者有艺术家的本事,让人当场听得眉飞色舞、心花怒放。说到底就是思想性加艺术性。因为是面对面、现对现地交流,最考验讲演者的才华。既要肚子里有货,还要能临场发挥。
毛泽东的讲话文章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大型会议的报告,二是各种专门会议的讲话或即席发言。毛泽东在大型会议上的报告(包括开、闭幕词)高屋建瓴、雍容大方,最见领袖风度。一般都是为阐述或解决某一个阶段性的关键课题,分析形势,提出任务,制定目标,总结号召。其结论常为历史发展所验证,成为时代的里程碑,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
第二类是毛泽东在各种专门会议、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话,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这不像前面那种大型的、战略性的重要会议要作较长准备和仔细论证,它甚至是突然性和遭遇式的,所以总是有的放矢、击中要害,且常有现场感,即使半个世纪后读来仍如在眼前,有一种促膝谈心的灵动之感。这更见毛泽东的浪漫与风采,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
革命者、改革者要靠领袖集大众之思,聚胸中之气,口吐长虹,破冰扫云
毛泽东一生几乎在不停地开会、讲话。我们现在的各级领导干部也还是在不停地开会、讲话。这里引出一个问题,讲话是干什么用的?人为了表达思想有两个手段,一是用嘴说,二是用手写,即语言和文字。说,又不只是简单地告诉,还有相互的讨论、交流、集中,这就是会议。所以会议成了工作的主要手段,一个重要的会议就成了一个党派、政权甚至一个时代的标志点、里程碑。于是讲话、报告就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一门解析、鼓动、号召的学问。
仅展示733字,全文共33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