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_、厚植廉洁奉公文化的历史经验
……(开头部分已省略536字)
一、新中国成立初加强_纪律建设的必要性
纪律是指导和规范特定组织内成员行为的规矩,并且是有章可循,具有一定强制性和惩戒性特征的行动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在《_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政治纪律,而政治纪律最为根本的一条就是“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这一重要论述为无产阶级建党和开展党建活动提供了原则性的遵循,在入党誓词中,也有相应的体现。此外,早在_一大时期,民主集中制就成为_一条重要政治纪律,《中国_第一个纲领》要求党员同志在被派驻外地工作时,必须接受当地党组织的领导,_下一级组织也要受上级组织的领导和工作指导。在历史上和现实中不乏松懈堕落、丧失组织性、原则性、纪律性的党员在党内充当蛀虫。因此加强纪律建设是党组织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生命线,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础性工作。_xx大报告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_生死存亡。”全面加强_纪律建设,就是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纠正既存的思想滑坡问题,防止潜在的思想动摇风险。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_由局部执政转向全面执政,_纪律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中国_第七届_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预料的那样,“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周恩来同志也担忧“国家大了、官大了,很容易脱离群众。”果不其然,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暴露出以刘青山、张子善等人为代表的腐败分子贪图个人奢靡享乐,漠视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严重损害了_光辉形象。1950年,《__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许多新发展的党员“思想作风极为不纯,还没有来得及给以有计划的教育训练”,而部分曾经为革命作出过贡献的老党员也“发展了严重的命令主义作风,甚至有贪污腐化、政治上堕落颓废、犯法乱纪等极端严重现象发生。”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部分党员背弃入党时的誓言,守不住清正廉洁的底线,忘却_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公与私之间选择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如果不纠正这些现象,党就会面临执政基础动摇,群众对无产阶级政权的认同度下降等更为根本性的危机。
仅展示944字,全文共609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