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办《入党志愿书》程序

基础党建

……(开头部分已省略198字)

二、严肃认真,收集证明材料

为了使补办的《入党志愿书》足以证明其党员身份,既对党员个人负责,也对党组织和历史负责,因此,必须提供如下主要证明材料:

1、本人入党情况说明。要求补办《入党志愿书》的同志写清何时何地入党,入党介绍人和党支部书记姓名等情况。

2、入党介绍人的证明材料。要求入党介绍人写清何时何地介绍其入党等细节。如两位入党介绍人确实无法查找,则应有两名以上熟悉当时情况的党员的证明材料。

3、入党时所在党支部负责人对接收其入_有关证明材料。证明人原则上是党支部书记或其他党支部委员。

4、党支部讨论接收该同志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或会议记录的复印件或摘抄件。

5、党总支和基层党委讨论接收该同志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或会议记录的复印件或摘抄件。

除本人情况说明之外,上述其他四项证明材料,都必须加盖公章。同时,个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要写明提供材料人当时的身份;复印件或摘抄件要写清材料出处、摘抄人或复印人。

三、按照程序,做好补办手续

1、在确认党员身份并取得上述证明材料的基础上,由党员现所在党支部负责为其补办《入党志愿书》。同时必须在《入党志愿书》封面上注明:因《入党志愿书》丢失,某年某月某日“补办”,并加盖党组织公章。

2、补办人填写《入党志愿书》第 1 页至第 6 页。填表时应注意:“本人经历”“奖励或处分”“家庭主要成员情况”“主要社会关系情况”等栏的内容应反映入党时的状况,入党后发生的情况不应填写。第 7 页“本人签名或盖章”栏的日期应填入党时的日期,再填补办的日期,并写上“补填”字样。

仅展示648字,全文共1448

请登录后继续
相关文档
2021年入党申请书写作规范及参考范例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亲自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当向党组织提交书面申请。入党申请书的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标题。居中写“入党申请书”。(2)称谓。即入党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

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基本写法(附写作范例)

转正申请书,是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时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书面材料。转正申请书的基本写作格式及主要内容如下:(1)标题。一般居中写“转正申请书”。(2)称谓。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或“敬爱的党支部”。

2021年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1800字

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终身难忘。截至2021年x月x日,我的预备期届满一年,为此我特向党组织郑重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申请,请党组织根据我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讨论通过我由预备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党务日常工作10个具体问题的权威答复

加入外国国籍、经批准恢复中国国籍的曾有党员身份的留学(含公派和自费留学)回国人员,原则上不能恢复党籍,回国后表现好、符合党员条件的可以重新入党。如有特殊理由,认为可以恢复其党籍者,要由县或相当县一级的党委组织部门审查,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批准。

党支部换届流程及注意事项(14步骤)

党支部换届必要的会议:党支部换届,一共有5次会,其中4次支委会,1次党员大会,支委需要差额选举,差额为20%[(候选人数-应选人数)/应选人数]大于等于 20%,必须是大于等于20%,不允许四舍五入等于20%。

最近上新
乡镇党建办公室2025年工作计划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25年第一季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

坚持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党管干部政策,不断强化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解决市国资委党委在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整改工作方案。

党课讲稿:当好“四种”人,走好“书记”路

书记作为“班长”,在单位建设特别是在班子建设中,起着“主心骨”作用,负有“第一位”责任,对于提高班子建设和单位建设水平至关重要。我感到作为一名书记,应重点加强管党领班、培养人才、执行落实、自主创新等4个方面的能力素质,当好“四种”人,走好“书记”路。

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x区认真贯彻落实《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政务公开,从改善群众对政务公开的“体验感”入手,聚焦常态化、全渠道、零距离体验,有效提升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