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精神的体会思考:贯彻“两个维护”就是维护我们的根本利益(全文1.2万字)
……(开头部分已省略630字)
一、人民与领袖始终目标一致,贯彻“两个维护”高度契合历史规律。
“领袖”一词,最早出自《后汉书》,原意就如词面,指衣服的领和袖,引申为“为人仪则,为他人作表率”,比喻同类人物中的突出者。脱离词源从客观现实出发、向滔滔历史探寻,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约定俗称,最常冠以“领袖”之名、契合“领袖”词义的是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领袖,只有带领广大群众捍卫自身利益,才能称之“领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照,从先进理论出发、向革命斗争经验中探寻,无产阶级政党担负着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历史使命,如果缺乏权威人物,没有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就难以发挥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优势,就难以作为一个整体而行动。马克思曾就此做过形象的比喻:“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深入探究理论和实践,我们对看齐追随、维护核心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万山磅礴看主峰,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剖析,每一位领袖的产生以及领袖核心地位的确立,都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遵循客观规律,诞生于现实的土壤。从1848年《_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始,187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旋起旋灭,1864年到1914年,第一、第二共产国际先后解散,虽然理论之光照进了现实,但无产阶级还只有理论、缺乏领袖,革命始终难以成功。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一面战胜沙俄残余军事力量反扑,一面抵御外国资产阶级力量围剿,一面探索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革命领袖就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1922年领导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成为世界无产阶级之光,照亮了众多受压迫阶级和民族的反抗之路。随后,斯大林接过革命火炬。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斯大林长子雅科夫·约瑟夫维奇·朱加什维利当晚就申请加入苏联红军最前线部队,并于7月16日被俘,虽然始终没有投敌,但被德国宣传抹黑。面对大量普通人面对德国攻势惊慌动摇、仓皇逃窜,斯大林签署严加惩处战俘第270号令,随后他的长媳就被作为“敌人亲属”关押。斯大林就在家庭和国家的内外焦灼中,领导苏联军民取得光辉胜利。此后,他以领袖的格局视野,继承、补充、说明和发展列宁思想,取得了比军事和经济成就总和还多的理论成就,将共产主义理论从“幽灵”变成拥有无穷力量的“巨人”。而当苏共_换上戈尔巴乔夫后,他脱离实际,看不到潜藏的巨大风险,盲目崇拜西方的自由民主,成为美国颜色革命的最大俘虏,一夜之间宣布解散苏共,一个强大的苏联被分解成15个独联体小国,强大的社会主义联盟变成一盘散沙。在国内,随着1840年被鸦片战争敲开大门,到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各种理论和运动轮番登场,但真正带领中华民族走出黑暗的还是中国_和_领袖——历史大浪淘沙,领袖砥柱中流,有了领袖核心,中国革命才有了长征胜利,有了全党凝聚取得抗战胜利,有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胜利,有了文化大革命后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坚定不移向前进。历史恰以不容置疑的事实提示我们:伟大领袖和领袖思想,诞生于现实的土壤,成就党和人民的伟业,是_事业、人民事业的定盘星、指路灯、传家宝,必须珍惜爱护、坚定维护。
仅展示1387字,全文共1197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