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分类思维管好素材?
……(开头部分已省略53字)
倘若你只懂找材料,不懂管材料,那么,时间一久、材料一多,问题就来了,写时要么忘了曾经“有”过,要么压根儿不知存到了哪里,叫啥名,只能凭感觉在素材库里“翻箱倒柜”,像在大海里捞针,结果呢?不一定“淘”到,翻个三五遍仍不见踪影,心里的焦虑感便油然而生。
你说,这能叫“不慌”吗?
我说:不能。这就像一个人只会挣钱,不会理财一样,辛苦半天,连自己有多少钱、存在哪家银行都搞不清,哪咋行?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嘛!写作素材的管理也是这个理儿,麻烦还是其次,关键是“二次查找”也很浪费时间、降低效率,还徒增烦恼。可以说,你找材料所浪费掉的时间,都是存材料时偷的懒;你平时积累所产生的红利,都被后期管理的缺位对冲掉了,没有了管理,积累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所以啊,管好素材,很重要!
问题是,怎样管?如何让你的素材乖乖听话,对想要的材料,信手拈来、调用自如?笔者通过近20年的亲身实践感到,存储时千万不能偷懒,不经加工,不管萝卜、白菜,还是大葱,胡乱地往库里一扔了事,明智的做法是,先分拣,后装框,用分类思维,分门别类地存储。
下面,笔者提供八种分类维度,供大家参考。这八种方法都是笔者坚持多年屡试不爽的,不妨一试。
一、从形态维度分类
这是从素材的外在表现形态考虑,把素材按形态划分为若干类别,建立“类型库”。
素材的表现形态有三种分法:
1.按载体分大致有四类。一类是手写资料,是在阅读中亲手记录、摘抄而形成的资料,这类资料最好用专门的记录本,可按内容准备不同的本子。第二类是剪辑资料,是从报刊杂志或其他纸质资料上裁剪下来粘贴汇集而成的资料,为便于管理,最好准备专门的剪辑本,条件允许时,还可以按刊物类型分类。第三类是电子资料,是在电脑中复制而成的资料,这种资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对象。第四类是网络资料,是在手机或电脑里通过“收藏”功能保存下来的资料。
仅展示777字,全文共54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