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专题党课
……(开头部分已省略493字)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就红岩精神的文化血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在世界观方面,以《周易》《道德经》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万物的运行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主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阐发了独具民族韵味的“和合”理念。在国家观层面,中华民族于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其不仅表现为在政治层面上的形式的统一,而且具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国家分裂的深层含义,是爱国主义的本真展现。在价值观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见利不亏其义的道德品质、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淡泊心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目标追求。在人生观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昂扬斗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生态度、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奋斗意识等。这些经由历史和实践不断确证、传承并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理念逐渐沉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红岩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深厚沃土中,不可能也绝不会脱离这一文化传统而独立存在。一方面,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而成的“文化传统”是红岩精神基因基底的必然构成。与传统文化不同,文化传统一直存在于民族的延续发展之中并为后代所继承和实践,成为一种稳固的民族心理结构。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一种“文化传统”之后,其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文化道德等必定能为红岩精神提供有益养分,作为认知“底色”帮助中国_人正确定位、感知、辨识和标志革命年代发生的具体事实。面对全面抗战、和平谈判、解放战争等各种生死考验,凝结于文化传统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等便成为南方局_人作出相忍为国、临难不苟、艰苦奋斗等行为选择的根基所在和有力支撑,最终在革命实践中淬炼出了红岩精神。另一方面,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而成的“文化传统”具有历史承袭性,红岩精神就是这种文化传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发展。人作为文化、精神的创造主体,必须从已有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资料中寻找构筑当代文化的要素。从“凝结”的人物主体来看,红岩精神是南方局_人在红岩革命斗争条件下不断继承、改造、发展文化传统的产物。在代代相传的文化传统的浸润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岩精神彼此映照、相互映衬,确立起一种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动态性的联系,铸就了红岩精神的文化血脉。
仅展示1042字,全文共10318字